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我们的血性胆气从哪里来”

——95岁抗战老兵孔宪立难忘的几段回忆

2025年11月01日08:22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面对日寇,年仅12岁的他不顾自身安危,毅然把鬼子引入八路军埋伏圈,如“王二小”般机智勇敢;

战斗岁月,他几经生死考验。但下一次冲锋号响起时,他依然迎着枪林弹雨一往无前……

在天津警备区河西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每一位聆听95岁抗战老兵孔宪立讲战斗故事的人,都会被故事背后的英雄气概深深触动。

从不谙世事的孩子成长为坚毅顽强的革命战士,孔宪立的血性胆气从哪里来?让我们从铭刻在老兵心底的几段回忆去寻找答案。

9岁成为儿童团长

1930年,孔宪立出生在山东曲阜一个村庄。1938年初,日寇进犯曲阜,到处烧杀抢掠,昔日家园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村里来了一支八路军队伍。“那时候,我们连肚子都填不饱,穿得也是破衣烂衫。八路军来了以后,不仅把食物分给我们,还给大家讲‘只有打鬼子才能有活路’的道理。”孔宪立动情地回忆,这支与众不同的队伍,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让深陷绝望中的乡亲们看到希望。

“当时我虽然年龄小不懂事,但知道谁对老百姓好。”八路军驻扎在村里的日子,孔宪立成天围在官兵身旁,缠着他们讲“如何打鬼子”。在党的领导下,当地农民协会、青年救国会等群众性抗日团体相继成立。孔宪立因年纪尚小无法加入,但他仍积极向这些抗日团体靠拢,常一路小跑跟在大人们身后,高喊抗日救亡的口号。

1939年,聪明伶俐的孔宪立当上村里的儿童团团长。1942年的一天,孔宪立正在站岗放哨,鬼子再次迫近村子。他赶紧躲到两块巨石中间的夹缝里,一边小心翼翼观察敌人动向,一边思考如何把消息传递给八路军。

眼看鬼子越来越近,着急的孔宪立钻出石缝,向远处跑去。鬼子看到他的身影,立即追上去。

“当时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想到乡亲们的安危,我什么都顾不得了。”孔宪立记得,他爬上一棵大树,大喊一声“鬼子来了”,鬼子立刻向大树方向开枪。

不远处就是八路军的埋伏圈,官兵及时赶来,他才得以脱身。

“我们儿童团的很多伙伴都是这样,年龄小志气高,勇敢地一次次完成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的任务。我们的血性胆气从哪里来?我想,对敌人的痛恨和保卫家园的决心,让我们战胜了恐惧。”孔宪立说。

难忘“最后的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回忆在儿童团的经历,一封特殊的家书让孔宪立记忆犹新。

“当时天气很冷,屋檐下结起冰挂。前方刚结束一场恶战,有一名八路军战士受了伤,被送回村子后山的营地救治。”孔宪立记得,那名战士头部负伤,流了很多血。

因伤情严重,尽管卫生员全力救治,那名战士还是危在旦夕。孔宪立回忆,病榻上的战士已经说不出话来,但脸上看不出一丝怯意。就在这时,有人拿着一个信封走过来:“这里有他的一封信。”

“快,念给他听。”卫生员声音急切,可捎信的人不识字。一旁的孔宪立赶忙上前接过信件:“我认识字,我来念!”

孔宪立展开信件就开始读。多年后说起信的内容,他仍神情凝重:“那是战士的未婚妻写给他的信,信上说等他2月底回家完婚。那时,距离2月底已经很近了……”

听孔宪立读着信,受伤战士的眼中闪过光亮。可没过一会儿,他眼中的光渐渐消失……

战斗仍在继续。伤员不断被送到后方来,卫生员继续投入紧张的救治工作。年少的孔宪立久久站在那名牺牲战士的遗体前,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为了赶走日本鬼子,多少官兵就这样默默牺牲了,连和亲人告别的机会都没有。面对那种场景,我心里不知多难受,只想拼尽全力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打败敌人给他们报仇!”

讲到这里,孔宪立眼中含着泪花,身体微微颤抖。

“拥军鞋”成为“救命鞋”

抗战胜利后,孔宪立跟随部队转战多地。从战火硝烟中一路走来,他有好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

其中一次,发生在淮海战役期间。孔宪立记得,当时他所在部队奉命执行阻敌增援任务。作为通信员,他往返于营部与前线阵地之间,传递情报。

一天,孔宪立外出执行任务时,我前线阵地突遭敌机轰炸。“敌机朝我们所在的方向俯冲而来,紧接着就是一声巨响。炮弹在我们附近炸出一个大坑,我一下子‘飞’出去几米远。等我反应过来,只觉得身上沉甸甸地盖满泥土。”敌机飞走后,孔宪立站起身来,才发现绑在背包上的“拥军鞋”鞋底上,扎着两枚弹片。

“那双‘拥军鞋’的鞋底纳得又密又结实,上面绣着‘支前光荣’的字样。”回忆往事,孔宪立感慨万千,“‘拥军鞋’救了我的命。看上去这是一次偶然,但我联想到很多事——淮海战役如果没有老百姓的全力支援,我们怎么打胜仗?群众在纳鞋底时,对我们怀着多么深的期望呀……一想到这里,我就勇气倍增,杀敌的决心和信念更加坚定。”

新中国成立后,孔宪立调到海军某部任职,长期从事部队政治工作,直至1984年离休。这些年,他积极发挥余热开展国防教育,时常走进社区、学校、军营,讲述那些刻骨铭心的战斗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采访中,笔者请孔宪立谈谈对年轻官兵的期望。老人感慨:“当年我们行军打仗,环境越艰苦,敌人越强大,越能激发我们的斗志。现在条件好了,但血性胆气不能减。希望他们争做有勇有谋、有胆有识的好兵,用行动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邢邦明 张晓宁)

来源:解放军报

(责编:王潇潇、薄晨棣)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