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綜合查一次”改革一線見聞
本報記者 亓玉昆 劉軍國
2025年07月31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以前是各敲各的鑼,一個月不同單位分別來檢查,今年各部門一起檢查了一次,我們輕鬆多了。”7月24日,在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市場,店主王景峰正指揮工人打包玩具發往國外,“讓經營戶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扑在生意上,我們為這樣的改革點贊!”王景峰道出了“綜合查一次”改革帶來的便利。
今年3月以來,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各地積極探索聯合檢查、“綜合查一次”、“掃碼入企”、非現場執法等創新做法,旨在有效提升檢查的精准度,大幅減少對企業不必要的檢查。
這項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舉措成效如何?近日,記者來到浙江,探訪“綜合查一次”改革的基層實踐。
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壓減重復檢查
“按照年初制定的檢查計劃,咱們今天去賽紡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市蕭山區,義橋鎮行政執法統一協調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正聯系市場監管、消防、環保等部門工作人員,准備一起開展檢查。
來到該公司,執法隊員出示執法証件,亮出“行政行為碼”。公司相關負責人楊圓圓拿著手機掃了一下二維碼,檢查內容、依據、在線評價等一目了然。
楊圓圓說,早在檢查前一周,企業就收到了“預告式檢查”短信通知,明確告知檢查時間、事項和材料清單,讓企業能夠充分准備。
現場,各部門工作人員分工協作:市場監管部門核查特種設備、消防部門檢查消防設施、環保部門檢測治污設施。結果顯示,企業各項指標基本達標,工作人員僅對個別細節問題現場指導,未作處罰。
“企業是‘綜合查一次’的受益者。”楊圓圓連連稱贊,涉企檢查流程、機制的持續優化,讓企業從頻繁的檢查中解脫出來,更專心投入到生產經營中。
“我們將持續深化‘綜合查一次’機制,不斷創新‘預告式檢查’等方式,讓執法既有力度也有溫度,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優環境。”蕭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黨委副書記丁建方表示。
多頭檢查、重復檢查、高頻次檢查……過去,各部門輪流檢查,無論企業做得好不好,該走的流程、該做的檢查一個不少,令企業頭疼。
明確檢查事項清單、嚴控檢查頻次、實行計劃任務統籌……現在,通過“綜合查一次”改革,有效打破部門壁壘,讓涉企檢查從“各自為戰”變為“協同作戰”。
“我們注重加強行政執法監管,督促執法機關堅持‘管住風險、無事不擾’,更大力度落實‘綜合查一次’,壓減重復或不必要的行政檢查。”蕭山區司法局副局長趙條娟表示,現在,涉企行政檢查總量大幅下降,不僅企業可以輕裝上陣,執法部門的效能也得到提高。
遠程監管等數字化手段,讓執法監管更高效
“過去,各監管部門‘九龍治水’、分頭檢查,今天剛送走市場監管部門,明天環保部門又來敲門。”在位於杭州市臨平區的餐飲服務業聚集區烜赫大廈,一家燒烤店經營者對著過去記滿檢查日程的筆記本苦笑,“隔幾天就檢查一次,來一次就要准備一次材料。”
更為苦惱的是,由於大廈建成已久,商家油煙排放不規范,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居民多次投訴,同樣的問題,執法部門每接到一次投訴,就來檢查一次,企業就要停下來配合整改。
如今,再登上烜赫大廈樓頂,一眼就能看到幾個連接著長長銀灰色管道的“黑盒子”。管道口,風聲呼呼作響,卻聞不到油煙味。
“油煙、顆粒物的實時濃度,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如果有店鋪排放超標,就會有預警。”點開手機,臨平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黨委委員洑喜一邊展示油煙在線監測系統平台,一邊介紹,執法隊員無需到現場,就能全盤掌握轄區內每一家餐飲店鋪的油煙排放情況,干擾少、效率高,企業省心受益。
隨著數字化改革的不斷深入,浙江大力推行遠程監管、移動監管、線上監管等方式,構建以物聯感知為基礎的智慧監管體系,通過數字化手段有效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的干擾。
企業類別、檢查記錄、解碼狀態……走進杭州市余杭區倉前街道“城市芯”聯勤指揮中心,一塊電子大屏幕上實時跳動著各種數據,轄區569家商鋪的情況一目了然。
此前,倉前街道梳理出了64項檢查清單,並以清單為依據,安排檢查人員上門對沿街店鋪進行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執法隊員對各個店鋪進行“紅、黃、綠”三級“綜合執法評價碼”賦碼。賦碼完成后,執法隊員可通過“城市芯”系統電腦端查看沿街店鋪風險等級,科學調整檢查頻次。
“根據‘綜合執法評價碼’,我們會對不同賦碼狀態的店鋪進行精准監管。如果‘黃碼’‘紅碼’商戶整改到位,我們會實時調整賦碼,商戶也可以通過小程序自主上報整改情況。”余杭區綜合行政執法指導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這不僅能避免多頭執法、重復檢查等困擾商戶經營的情況,還能有效調動起商戶們自發整改的意願。”
蕭山區打造“數字應急”平台,明確一批“非現場執法”適用違法行為﹔新昌縣推出“立體智治”綜合飛一次模式﹔嵊州市打造“雲安企”遠程監管平台……各地行政執法主體向科技借力,數據跑代替人工跑,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進一步減少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干擾,讓執法監管更高效。
“統一高效、集成集約的數字化平台是我們行政執法制度優勢進一步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重要支撐。”浙江省司法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快人工智能輔助行政執法工作,探索開發更多自動監測、實時預警的非現場監管功能場景和監督模型,不斷提升行政執法和執法監督智能化水平。
不止於“少打擾”,更在於“強服務”“防風險”
傍晚時分,杭州市拱墅區,武林夜市熱鬧起來。數百個攤位前,市民、游客前來品嘗美食、購買文創、打卡市集活動。翻騰的熱氣與燈光交織,充滿煙火氣。
作為日均客流量近10萬人次的夜市,武林夜市以“一支隊伍管執法”重構治理體系。市場監管等部門主動配合、高效協作,商戶不再面對多頭檢查。同時,執法隊員每周為5家代表性商戶提供30分鐘“政策宣導+合規‘體檢’+需求對接”定制套餐,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
“檢查更像‘體檢’,不僅指出問題,還送來合規經營建議和普法手冊,這種‘檢查+服務’的模式讓我們暖心又安心。”武林夜市黨支部書記、總經理葉連忠深有感觸。
在金華永康市,某建設公司因擴大規模需要,需信貸資金支持。申請貸款過程中,該企業被發現存在失信行為,對貸款金額有影響。
了解情況后,永康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人員帶著該公司信用修復所需的整改材料主動上門,現場幫助其在“信用中國”平台上提交了信用修復申請。該公司負責人王先生稱,信用修復后,企業成功貸款700萬元。
這是執法部門柔性執法的一個縮影。對於檢查結果,執法人員杜絕“以罰代管”“一罰了之”,而是通過發放告知書、提示函等,落實首違不罰、輕微免罰、信用修復政策,前置引導經營主體自覺防范並及時糾正違法行為,鼓勵商戶自查自糾。
“規范涉企執法是優化營商環境的現實需要,既不是放鬆監管,更不是縱容違法行為,而是剛柔並濟,該寬則寬、當嚴則嚴,實現執法監管與企業發展的雙贏。”義烏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負責人說。
採訪中,多地執法人員表示,涉企行政檢查,在引導企業合法經營、預防糾正違法行為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法律明確規定的檢查,以及投訴舉報、轉辦交辦、數據監測的問題線索,確需檢查的,一定要檢查到位。同時,對人民群眾十分關切的,與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等領域,該查的不但要查,而且要嚴格進行,推動“綜合查一次”與“雙隨機、一公開”“一業一查”等檢查方式有效銜接。
“我們將強化執法監督,確保涉企行政檢查‘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持續營造讓企業放心干事、安心發展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浙江省司法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到2027年,“綜合查一次”機制更加健全,部門、層級、領域年度聯合檢查實施率力爭達到80%以上,非現場檢查佔比逐年提高,現場檢查總量持續下降。
■鏈接
大力推進精准檢查,防止重復檢查、多頭檢查。能合並實施行政檢查的,不得重復檢查﹔能聯合實施行政檢查的,不得多頭檢查﹔能通過書面核查、信息共享、智慧監管等方式監管的,不得入企實施現場檢查。嚴控入企檢查人員數量,優化“綜合查一次”“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推行簡單事項“一表通查”。
——摘自《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31日 19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